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


宜蘭蘭陽平原的安農溪,安靜而持續的流動,把土地養得豐美,也把人的心養得柔軟,她不是那些短暫的偉大的大川名水,而是長久而平凡的供養,所以,她才稱為生命之河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生命之河

生命之河 這四個字,從來就不只是形容水流的存在。

她是夏天光著腳踩在淺灘的冰涼刺痛,是颱風夜裡害怕河水暴漲的心跳,是爺爺坐在岸邊,看著河面慢慢變成金色夕陽的安靜,是在泛舟的時候,被潑得滿臉水花卻笑了出來,是那一刻,你覺得自己好像記起了的童年記憶,也重新活了起來,

河流從來都不會問你要去哪裡,他只是年復一年默默持續的供養,灌溉了農田,連結了世代,也滋養了人心,潺潺流動著,就跟時光歲月一樣無法抓住,但你能記住其中幾種溫度,那就叫做生命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有溫度的河流

人們總是敬仰那些一夕成名的故事,卻忘了大部分生命,都像河流一樣,日復一日悄悄流動,一餐、一覺、一場無聲的等待,都是一種不急不躁的滋養與灌溉。

餐桌上那一碗白米,並不是昨日種植的,而來自父母那一代用這條河澆過的田,河水日夜流過農田,流進廚房的米缸,流到每一碗盛好的白飯裡,人們常以為只是水流過,但那裡面有記憶,有勞動,有不被看見的承擔,它代表了吃飽、活下去、再撐一天的踏實感。

生命之河代表了一種跨越時間的合作,讓我們跟前人、後人都有了連結,更重要的是,是慢慢把滋養注入生活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風光

偶爾卸下台北的繁忙步調,駛入雪隧,再鑽入一條宜蘭不知名的田埂小徑或溪流旁散步,原本只是想聽聽圳溝泉水的潺潺流水聲,徜徉陽光、綠野、徐風之中就好,卻沒想到一條安農溪自行車道騎行,意外收穫蘭陽平原生活感的另一面。

稻田、農地、鴨舍、火龍果園等一片豐盈,野薑花、落雨松、茄冬、小葉欖仁和茵綠草地也隨風泰然搖曳著,一位媽媽牽著女兒正在觀賞飛躍溪流上方的白鷺鷥,而我正遠遠欣賞他們;不同於從高速公路遠眺綠地農田與溪岸水圳,當把自己置身其中,才發現視線所及的清新芬芳,就是生活的一切,再無過度雕飾,足以令人身心舒暢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安農溪自行車道

安農溪被稱作蘭陽平原的生命之河,地下湧泉與渠道等水資源豐沛,流經三星鄉與冬山河,灌溉無數農地,因其隱身羅東溪支流底下,也不接近車流主幹道,鮮少外地人察覺,至今仍是宜蘭人的私房景點。

安農溪自行車道的起點是羅東三星交界處的歪子歪橋,終點是天送埤林鐵文創園區,單程長約15公里,平坦筆直,寬度合宜,堤防騎行時,能將溪畔、田景與遠方山景盡收眼底;我個人推薦先沿著科林村的田埂小徑,左右來回探索,途經小橋、水車、湧泉池、公園、涼亭等車輛無法通行的小道,當騎過農義橋後,才轉入安農溪自行車道左岸,時而競速,時而漫遊,累了就到樹下休息,喝喝水吃點心,一併感受著大地氣息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柯林村

穿梭整齊劃一的綠油油田野小路,對都市長大的人來說,是很難得一見的景色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柯林湧泉圳制水門及水壩魚道

柯林村田埂旁的水道充沛,清澈見底,讓人心情大好,繞了幾個彎,便發現了灌溉周邊農地的柯林湧泉圳制水門。綠樹成蔭,涼爽舒適,穿過水門小橋時,發現特別保留讓魚群可以洄流的魚道,愛惜大地之心,從小細節就能看見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養鴨人家

鴨賞是宜蘭地方名產,你有想過養鴨人家都在哪呢?騎著單車穿入小徑,無意間發現已經白了羽毛,動輒上百隻的小白鴨群,而了另一棟鴨舍,則還是可可愛愛的小黃鴨,我們的經過並沒有影響牠們的戲水與覓食,有幾隻甚至還走過來呱呱呱地叫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農義橋

安農溪沿途有五座特色橋梁,採大大水牛頭石雕、裝滿稻穀米蘿和斗笠造型的橋欄裝置,象徵當地代代務農的農村文化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石頭橋

過了農義橋,正式進入安農溪左岸自行車道;陸續發現石頭鑿成的排塊石景觀台、石頭水溝、石頭步道與石頭橋,用意取自該區(行建村)早期農墾農舍採石牆石砌房舍的典故。但在藍天綠地陪襯之下,若說這是一座歐洲古堡或莊園的庭園造景,我也是信了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鎮溪之樹

經過健穩橋後,發現一顆掉光葉子的枯樹,一查之下才發現這是守護安農溪60年的苦楝樹,被稱作鎮溪之樹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安農溪落羽松風景區

每到秋天,染上夢幻色彩的安農溪落雨松,總會成為社群打卡的熱門指標;原為防風護岸而種植的200顆落羽松,今天造訪時雖仍青綠一片,但綿延500公尺的林蔭大道與草坪,景色一樣壯觀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雲吧

「涼亭不再是涼亭,不只是停留的空間,而是活動的聚集;是自然與文明的介質,串聯著彼此。天上的雲、樹下的雨、森林中的光影,路過的微風。上述再平常不過的生活體驗卻成為現代都市人的追求,也成為雲吧涼亭的核心價值。」

安農溪落雨松大道終點即是雲吧涼亭,涼亭旁寫著上述這段文字,細讀過後才了解,富有設計感、明亮通透的涼亭造型,能讓休憩或擋太陽的位置隨著光影而改變,每次到來都是一次新的感受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安農溪泛舟報到處

返程時,聽到遠方傳來一陣陣歡呼聲,原來是一批參加安農溪泛舟的團體返回了,

安農溪泛舟全長約10公里,沿途共有湍急夾道與原始風貌的挑戰區、駛下堰堤的驚險區,以及水流平緩,適合全員下水打水戰的戲水區,遊程費時2.5小時。

沿著安農溪騎行時,便覺得安農溪豐沛卻平穩,對於不諳水性的人來說,或許是泛舟初體驗的好所在,下次我也想試試看。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安農溪驛站

累了不只樹下乘涼,安農溪自行車道也有規劃補給驛站,由地方媽媽操持打理,一樓販賣咖啡、茶飲、堅果飲、餅乾和冰棒,二樓則是遠望安農溪的景觀座位區。

作為旅途最具規模的休憩所,櫃台收銀處寫道:「您的心意,讓安農溪的美永不止息。」除了吃根冰棒消消暑氣,咖啡能不喝一杯嗎?

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 宜蘭蘭陽平原的田園哲學!順著河騎在安農溪自行車道與潺潺水聲之間,我看見生活的豐盈,也找到了不急不躁的生命態度 @。CJ夫人。

 

後記

相較頭城烏石港、礁溪溫泉、蘇澳冷泉、宜蘭與羅東市區等一眾觀光據點與街市熱鬧感,蘭陽平原的田園風光則顯得低調,她就像停留在國中地理課本的一個必考名詞,熟悉卻陌生。

若不是騎單車刻意拐彎繞入田埂小徑,置身平坦如毯的綠草坪、淳樸無垠的莊稼地、一陌又一陌的鳥語花香與田水野趣之中,隨著眼前心境都跟著開闊起來,這才懂了蘭陽平原所相襯的正是都市少有的美好生活。

特別說明:安農溪自行車道並沒有提供租借自行車的地方,僅沿線部分民宿業者提供住客使用自行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