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數位遊牧

正式開始成為數位遊牧(Digital Nomad)者,只需要電腦網路等友善環境,就能隨時投入工作;選擇這樣的生活型態的我,平均每月旅居異地2週,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人們,同時以採訪、企劃、行銷、品牌顧問、經營策略布局或網站建構等專長,延續各式各樣的優秀合作;這才體悟到,身為一個愛聽故事的我,早就把興趣、專長和生活融合一體,活在自己理想生活的氛圍之中。

 

我認識的數位遊牧者

我身邊的數位遊牧工作者有來自工程師圈子、攝影師圈子、設計師圈子、文字工作圈子或旅創圈等跨不同領域;時常聊著聊著,手機或手錶響起來自網路那端任一合作夥伴的召喚,某某某就會安靜離席,窩到某一處網路最強的角落全神貫注地工作,或幾分鐘或好幾個小時;休息時,大家也能瞬間變成熱愛生活的達人,透過廚藝、收藏、電影、音樂、單車、旅行、跨國文化或宗教經商等議題,盡情展開深度交流,我總想,是誰足夠「好好過生活」,這才是成為數位游牧者最大的挑戰吧。

 

Q: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「數位遊牧」?

數位遊牧的英文是Digital Nomad,1997 年由日本企業家牧本次雄在書中提出,意思是帶著電腦、有網路,身處世界各地都能工作。

 

Q:WFH 和「數位遊牧」的差別是什麼?

疫情期間,經常聽到WFH(Work From Home),與數位游牧之間兩者最大不同是「工作者看待的生活型態」,而相同的是「工作者不用固定在辦公室,都採取遠距工作形式進行。」

數位遊牧強調「在生活的地方工作」的生活型態,今天在海邊咖啡店工作,明天可能安排去森林木屋或涼亭,一邊吸收芬多精一邊工作。想要在那裡生活,就在那裡工作。辦公室可以是在所有你想像不到的遠方或者世界各地

WFH則是「在家裡或共享辦公室的地方工作」,選擇地點大多不會離開日常生活範圍太遠或太久,也就是並沒有要頻繁移動或移居的意思。

另外補充的名詞還有自由工作者、斜槓青年,兩者所表達的是「接案模式」的工作型態,與數位游牧強調的「生活型態」並不衝突,許多數位遊牧採自由接案或斜槓接案的方式來謀生。

 

Q:成為「數位遊牧」的工作者,需具備什麼樣的能力?
(也就是如何不餓死、怎麼持續下去、需如何安排工作、是否有其他的理財規劃)

比起技能,先天性格條件會更影響或支撐你是否成功成為數位游牧者。

1 找到你的固定收入或被動收入

2 獨立作業:可以獨自解決各種任務或工作,或接受網路或數位追蹤工作進度與交流

3 精準溝通:業務談判與行銷自我的能力

4 自律規律與專案管理:你可以忍住不出去玩,自己幫自己排工作而且要做到

5 接受未知與抗壓性:每月、每周、每天都喜歡交新朋友、探索新鮮事或旅遊目的地

 

Q:擁有什麼技能最適合做「數位遊牧」?

1 專案適合獨立構思一段時間者:如創作、設計、文字、音樂、攝影、影像

2 從事數位領域者:如IT、網路或軟體開發者

3 業主散落各地者:如專業顧問、講師或專案策畫

4 透過網路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技能,如KOL、線上課程、直播、團購主、數位行銷

 

Q:如何養成這些技能及能力?若無特殊專長,該如何發展斜槓?

20歲以下:培養與實作所有興趣的技能或能力

20-30歲:累積擅長的技能或產業經驗人脈

30-35歲:實際效益的作品集

35歲up:確定自己的專業定位與商務思維

 

泛旅覓客社 EP57 數位游牧工作者的愛與恨 feat. CJ夫人

許多人好奇也期待成為數位游牧者,不過各行各業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甘苦談,想投入或被勸退,就先來聽聽看吧!<連結>

聊聊數位遊牧 @。CJ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