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楓港以南,艷陽高照、落山風強勁、三面環海的空氣鹽份濃度非常高,而這三大元素湊齊成了恆春半島微氣候,特殊環境條件讓風土物產若想生存,必須本能地具備適應能力,近而發展出獨特風味,無論是山野田間、礁岸海味,所嚐起來的滋味,就是在別的地方吃不到。
2人以上的野食饗宴
「來,今天的午餐,是我們水蛙窟社區幫大家準備的風味餐,取名為山海裡來的南國味道。」將恆春半島的山和海,當作自家廚房,人稱小玲姐的鍾珮玲,正在逐一與外地遊客悉心介紹眼前的野味宴席。
小玲姐非常生動地向遊客講解各項恆春半島野食
豐富難忘的味覺層次
2種魚味噌飯糰子、番杏(海濱野菜)飯糰子、茵陳蒿煎餅、三種海菜盒子(鹿角菜、海蜈蚣、石蓴)、老葉(檳榔葉)燒肉、南瓜很阿嬤、地瓜就該這樣吃、牧草(闌尾草)起司蛋糕、黃荆茶… 小玲姐介紹的每一道野味名稱都令人感到好奇與陌生,老實說,我聽了名稱卻無法想像吃起來是什麼味道,小玲姐豪邁地說:「來吃吃看,就吃到!」
小玲姐正在為地瓜添加恆春人從小吃到大的金松辣椒醬
2款飯糰,入口後成為了2種以上的滋味(因為每個人對野食的想像空間完全不同^^)
茵陳蒿我大概吃了有5篇… 太涮口了!
吃的是不畏氣候而生的山海滋味
「因為吹海風、落山風,再加上日曬不斷,山海物產總是處於日日摧殘、日日康復的情況,倒也因為這樣,受傷結痂後的食材,風味反而更顯豐厚實足。」小玲姐笑著說,這就像我們水蛙窟留下來的人,因為走不了了只好落地生根,習慣在野地找到什麼就吃什麼,這麼多年過去,習慣沒有被改變,才能幸運地把味道傳承下來。
小玲姐說,跟著水蛙窟長輩學習到的野味食譜,少說也有上百道唷!
除了直接跟水蛙窟報名野食,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活動也經常與水蛙窟合作野食午餐,例如今天是墾管處舉辦的風吹砂淨灘活動
野味的食農教育,教會你正確認識世界萬物
跟著小玲姐,一路從探索山海野食,再進到社區發掘長者對於烹飪野味的生命智慧;童年時的周末總往水蛙窟的外婆家跑,習慣了陪伴長者度過清悠單純的生活,因此每周三、周四固定關懷社區老人,一邊煮飯吃飯,一邊聊天講古,目前手上有超過上百筆的野味料理菜譜,小玲姊仍持續探詢著,要將這些野味滋味好好地傳承下去。
我們應該跟大自然更加和平共處,才能讓豐饒野地永續下去
水蛙窟生態社區
官網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uiwaku/
交通:搭乘台灣好行墾丁線於「鵝鑾鼻」下車,轉搭計程車上山,車資約300-350元/台。
特色:水蛙窟生態社區依季節不定期設計草原梅花鹿尋蹤、早安日出梅花鹿、星空下野餐、2人以上的野食饗宴等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