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來米食會友,翻玩米與粿,當粿揉著炊著,大家也侃侃道出童年回憶的美好午後|桃園大溪雙口呂文化廚房


你曾經想過你經常吃的粿,原來與我們的成長記憶息息相關嗎?任何人都不願抹去自己一生一次記憶,那麼此時此刻的我們,更該好好把粿與傳統米食文化梳理清楚,傳承下去。


品一口先民敬穀謝天的粿

粿,是人與神明的連結,是人與土地的連結,在稻米和糖極為稀有的那個年代,每粒米每顆糖都得來不易,花上大半天做成的粿,以粿祭天,拿去向上天祈求來年平安豐收,一大家子得以果腹度日,既嚴肅又神聖的精神寄託,流傳好多好多年。


做粿、炊粿、吃粿

還記得小時候,跟著長輩一起翻著農民曆,廚房便會端來一道又一道的傳統米食製品;正月春節時分,圍爐桌上不可缺少的粿,如呷甜甜過好年的甜粿、發粿發財的發粿;正月9日是天公(玉皇大帝)生辰,供桌上也一定要有紅龜好兆頭,全家福壽延的紅龜粿,正月15日元宵節則是一邊猜燈謎,一邊吃的是有包入甜的或鹹的餡料的元宵;除了正月密集吃到各式傳統米食,循著四季節氣,清明節用草仔粿祭祖、端午節吃粽子或粿粽、中元節用芋粿巧祭拜好兄弟、最後是冬至時分吃湯圓,成長過程那段令人安心熟悉的回憶,原來米食都一直存在著。


台灣文化的縮影

文化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血脈相連,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人們相依相存的精神原鄉,從生命禮俗、歲時節慶、祭祀儀式、乃至環境氣候、飲食衣著、工作起居、敦親睦鄰,周而復始演繹出一套活著的社會風俗。曾幾何時,我們已不做粿,甚至鮮少吃粿,總對異國的、遠方的事物如數家珍,是啊,從農業時代邁向網路時代,我們看見了世界之大,卻失去了關心與照顧腳踩這片土地的契機,趁著依稀還記得的時候,透過手作的粿,把傳遞好幾個世代的祝福,拾起來吧。


Siang kháu Lū 雙口呂文化廚房

穿過桃園大溪的稻作鄉野,一間位於南興路的傳統三合院,整齊素雅、古色古香,這兒,台灣少見的粿的料理教室,雙口呂文化廚房,作為台灣米食紀錄文化與生活傳承的交流場域,推出預約制的作粿小班制課程,提供一人一套的食材原料和現代化廚具,體驗3-4小時從無到有的台灣米食製作過程,包含年度課程如紅龜粿,及節慶課程如芋粿巧、番薯粿、草仔粿、米篩目(米苔目)等,無論你有無烹飪基礎,都能夠在雙口呂創辦人夫妻條理有序的分享之中重新認識台灣米食、傳統烹煮器具、動手實作和品嚐,以粿作為引導,讓人們待在三合院做粿、吃粿、品嚐粿的背後的生活與節氣故事。


手作米食的課程

「既然不是每個人家裡的阿嬤都願意教粿這項技藝,不如就統一授課吧!」創辦人夫婦跟在阿嬤身邊,學了好多種的傳統做粿技藝:紅龜粿、草仔粿、湯圓、菜包、年糕、蘿蔔糕… 2021年9月最後一堂課(因為創辦人太太要準備去生北鼻了!!),我參加的是芋粿巧和番薯粿的課程,除了聆聽知識和技藝,也實際參與了粿粹、炒香紅蔥頭、剉籤芋頭、攪拌、揉粿、炊蒸,說真的,花時間得來的不僅僅是一塊塊的粿,而是給自己一個契機,重新認識當季風土,手感觸摸這些食材的機會,也就能慢慢把那些兒時聽過的祝福和禁忌,一點一滴串起來。


愈嚼愈香的芋粿巧

因為時間的關係,學員其實沒辦法參與最累的過程,也就是長達7-8小時的米漿作業,老師們已經提前作業讓米粒完成泡水、磨米、壓乾,最終成為去除水分的粿粹;不過,剩餘步驟一點也沒那麼簡單,當每人剉一顆芋頭籤,剉到明明在冷氣房內卻仍滿身汗,大家怎麼就敗給了一顆看似稀鬆平常的芋頭;你也無法想像,親手將豬油與紅蔥頭翻炒過程,飄出來的濃郁香氣,令人深深著迷;以及炊粿炊出籠後,你手中握著的是自己剛剛從原料揉出來的,那個外型扁平約巴掌大小的粿的那股成就感,我真的會相信,米食文化確實是一種祝福,是一種傳承,這是現代人過度繁忙之餘,應該投入的契機,好好知曉自己身處的位置與角色。


手作與傳承,以米食會友

善待生活的每一刻,藉由日常飲食發現同好,是一件令人相當開心的事。高掛星輝福壽匾額字樣的紅磚老宅,散發紅潤溫暖的光,精緻擺放陳列著木櫃、圓桌、板凳、蒸籠、粿模、砧板、鍋碗瓢盆以及親切熟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,熱愛米食文化的人們在此相遇,紛紛換上亞麻料理圍裙,挽起袖子靠近裊裊炊煙的灶咖爐台旁,愉快的手勢和神情,漸漸在左右鄰居身上看見,大家手忙著,腦袋和嘴巴也跟著聊起大家各自對粿的記憶和情感,一起傳遞我們共同的傳統文化。


後記

漫漫時光長流中,家家戶戶都有自己一套米食文化,依著不同時歲、節慶、甚至南北風土,傳承至今所吃到的味道,都是自家祖先把四季豐饒揉進米食的生活智慧,你若曾察覺以往回家吃的那碗家常味,就是有一味與外面餐廳不一樣,恭喜你,這就是你家不知道歷經幾代刁嘴祖先所演繹至今,獨一無二屬於你們家的那一味。請,把它傳承下去!


Siang kháu Lū 雙口呂文化廚房

網址:https://siangkhaulu.com/

特色:台灣傳統米食製作體驗課程,另有推出因應時歲節氣不同的米食課程

備註:採預約制,兩人即可開課,不過2022年一月以前暫時不開放授課,但不定時仍有文化講座,詳情可上粉專查詢

交通資訊